“逆向考研”,是理性抉择还是无奈妥协?

最后更新时间: 2024-05-08 12:49:55

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目前这么多大学生选择逆向考研?


"逆向考研"是指一种特殊的考研现象,具体表现为: "双一流"建设高校(即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选择报考非"双一流"高校(即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通常也被称为"双非"高校)的研究生。


近年来985、211院校报考人数有所下降,很多考生开始逆向考研,例如:

  • 复旦大学:2024年报名人数骤降约5000人。

  • 云南大学:2024年报名人数较去年减少约4000人,降幅较大。

  • 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报考人数12661人,较上一年度减少447人。

  • 南京大学:2024年报考人数约27000人,较去年减少约3000人。

  • 西南财经大学:2024年报名人数约为2万余人,较上年度减少约3000人,降幅可观。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4年报考人数近14000人,较去年减少约2000人。


那原因究竟如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出于务实的考虑


部分考生选择"逆向考研"是出于更加务实的考虑,这部分考生更注重专业的研究深度和教学质量,而非仅仅追求学校的名气。


这种务实性体现在他们愿意选择那些在某些专业领域具有独特研究优势和教学资源的高校,即使这些高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校"。


2. 调剂时,增加录取的可能性


在考研过程中,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未能如愿,那么在调剂时,他们会选择那些不保护第一志愿的省属重点大学或"双非"院校。这种做法有时也被视为一种"降维打击"策略,以增大被录取的可能性。


3. 选择城市,而不是选择院校


有些考生选择"逆向考研"是为了能够进入大城市,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认为虽然高校的层次可能不如本科所在的高校,但在大城市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资源和机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可能更有利。


4. 观念的转变


教育背景不必过于局限的观念也在部分考生中流行,在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个人所接受的教育背景不必盲目追求所谓的"名校光环",而应有更多灵活变通的可能。因此更多考生愿意选择那些虽然名气不大但相关学科专业水平很突出的院校。


其实"逆向考研"更像是一种务实的选择,更大的"确定性",是这个选择可以预见的结果。"逆向考研"考生们卸下了名校的光环,敢于破除唯学历论,抛开对学校实力的整体评价,结合自身能力进行考研以及职业规划,主动做出了适合自己的判断!


声明: 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侵删。



  • 鉴于各方面资讯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公布信息为准。
  • 本站文章存在转载现象,所有转载均出于非商业性学习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所有。
  •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转载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沟通与处理。联系方式:liyan@peki.vip。
公司地址:
联系电话:

扫码关注

佩琪翻译学堂公众号